填寫會員表或是信用卡申請書時,裡頭密密麻麻條款當中,其實都藏著個資使用約定,往往加入時不過是幾分鐘的事情,但是對方取得資料之後,消費者想要刪除卻
得要親自打電話到客服,經過再三確認才行,民眾很容易在不經意之中,自己讓個資有外洩的機會,因此下筆簽名之前,可得先想清楚。
工作人員:「我們會員的話,加入要收100元。」
想帶小朋友快樂遊玩,爸媽掏錢入會填個資毫不考慮,一份申請表得寫上一大一小的個資,加入時填資料只要幾分鐘,但如果退會要刪除個資,可麻煩了。
記者:「上網跟你們講,你們才會刪除(個資)嗎?」工作人員:「或者是跟我們客服講。」
個資「填寫容易刪掉難」,翻開許多信用卡會員卡資料,密密麻麻的條款都藏著個資使用約定,要求消費者資料給相關企業使用,簽了名等於點頭同意。
店員:「不會就是外洩到像有一些那種直銷公司。」
但現在消費者警覺心高,個資問題苗頭不對,大多會選擇「不同意」使用,只是現在外洩的管道也可能是「你的朋友」,竊資單位隨機發送簡訊當中藏有APK檔案,一旦你的朋友點開下載,他的通訊錄就會被偷走,你的個資也跟著外洩。
資安專家簡勝財:「會蒐集手機上的通訊錄資料,往駭客那邊傳。」
這類竊資簡訊透過熟人詐取,實在防不勝防,駭客黑市行情價侵入臉書和Gmail帳號,要價台幣3000元,垃圾簡訊90-4500元,架設一個竊資網址約1500元,帳號行情每5萬筆每筆0.6元,每10萬筆每筆0.3元,要避免個資外洩,只有從自己慎填資料開始。From tvbs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